一款名為 RedNote(小紅書)的 中國應用程式 在英國掀起熱潮,迅速躍升至英國 Apple App Store 免費應用排行榜的第一位,超越了 ChatGPT 和 Ticketmaster 等知名英國 Apps。這股熱潮源於美國 TikTok 禁令的影響,越來越多英國用戶轉向這款結合社交媒體與電子商務功能的創新平台。 TikTok 禁令的影響...
隨著倫敦地產市場的發展,一份由地產開發商發表的報告指出,印度人已成為倫敦最大地產持有群體,超越了英國本地居民。這一現象不僅展示了全球化時代的財富流動,也在網上掀起熱議,特別是與印度過去的殖民歷史聯繫起來。 💡 印度人地產購買者的背景 報告指出,印度地產購買者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居住多代的印裔英國人 非居住印度人 (NRIs) 外國投資者 為教育遷移到英國的家庭和學生 這些購買者尤其青睞一至三間臥室的房產。這些類型的房產價格相對可控,對於家庭生活和投資回報都很有吸引力。 📈 趨勢與影響 隨著印度經濟實力的增強,印度買家在國際地產市場的影響力日益增大。許多網民將這一現象與殖民時代進行對比,認為這是一種歷史“因果”的體現。部分評論甚至幽默地指出,英國過去透過“非法”手段攫取印度財富,如今印度人透過“合法”方式回歸英國,這是一種“公平”。 對香港移民的啟示 這一趨勢反映了倫敦地產市場的競爭激烈,但也說明了倫敦作為全球化城市對多元文化社群的包容性。以下是一些建議: 選擇適合的物業:初次置業者可以參考倫敦各區的不同物業類型,例如適合家庭的學區房或投資型物業。 善用社區資源:加入我們的...
大家好!感謝每位支持者,我們很高興與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我們的 WhatsApp 廣播群組已突破 4000 人,而在 Threads 平台上的追蹤者也達到 1000 人!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亦象徵著我們香港移民在英國的社群正在蓬勃發展。🙌 為什麼選擇加入 WhatsApp 廣播群組?📱 📢 WhatsApp 廣播清單:https://livinintheuk.com/whatsappbroadcast 🔹...
搬來英國生活後,可能發現耳垢積聚比以前更常見。其實,英國氣候、室內暖氣同日常習慣,都可能令耳垢問題比喺香港或其他亞洲熱帶地區更加明顯。 英國 vs 香港:氣候差異如何影響耳垢? 冷涼氣候影響耳道健康 英國氣候較冷同潮濕,呢種環境會令耳道皮膚容易乾燥,而耳垢作為耳朵嘅保護機制,可能因此增加分泌量,保持耳道濕潤同防止細菌感染。相反,香港炎熱同濕度高,汗水同油脂更有效地維持耳道濕潤,耳垢積聚反而較少。 暖氣乾燥空氣嘅影響 英國冬天開暖氣係常見習慣,但暖氣令室內空氣變得非常乾燥,進一步加劇耳道皮膚乾燥,刺激耳垢腺體增加分泌,導致耳垢累積。 飲食差異 英國飲食相對較多乳製品同高脂肪食品,有研究指出呢啲飲食習慣可能間接影響耳垢分泌量,雖然未有絕對結論,但東西方飲食文化差異可能係其中一個因素。 耳垢類型基因差異 東亞人種嘅乾性耳垢:大多數東亞人包括香港人,耳垢屬於「乾性」,容易自然脫落,較少積聚。 歐洲人種嘅濕性耳垢:歐洲人多數屬於「濕性」耳垢,更易累積。移居英國後,環境同生活方式改變,可能令耳垢分泌量逐漸適應新環境。 習慣改變導致耳垢積聚?🎧 耳機使用頻率高 英國嘅生活模式令耳機同耳塞使用更普遍,例如聽音樂或冬天保持耳朵暖和,長期使用可能阻塞耳道,令耳垢難以排出。 洗耳方式問題...
倫敦一年一度的「無褲日」(No Trousers Tube Ride)於今日(2025年1月12日)圓滿結束!這項活動吸引了數百名參加者,他們在寒冷的冬日裡只穿內褲和上衣搭乘地鐵,為倫敦的冬季增添了一份幽默和輕鬆的氣氛。🎉 「無褲日」的由來與文化意義 🩳 「無褲日」最早於2002年在美國紐約由喜劇團體 Improv Everywhere 發起,目的是利用幽默和反常的行為,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和笑聲。💡 倫敦自2009年開始舉行這一活動,已成為每年一月的城市傳統。今年活動繼續吸引大量參加者,他們以各種創意內褲造型亮相,從地鐵站到車廂,整條地鐵線都充滿歡聲笑語!😂 歷年趣聞 🌍 全球化活動:除倫敦外,活動遍及全球60多個城市,如柏林、東京、多倫多等地。 疫情後復甦:儘管新冠疫情中斷了幾年,活動已於去年恢復,並迅速重拾人氣。 參與者的挑戰:活動要求參加者在地鐵上脫下褲子,保持自然神態,假裝一切如常,這種反差讓旁觀者忍俊不禁!🤣 為何參加「無褲日」?...
最近曼徹斯特的氣溫急劇下降,最低曾達到 -6°C,讓不少人都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不過,好消息是天氣即將回暖!根據最新的天氣預測,1月14日曼徹斯特的氣溫可能會達到 10°C,與之前的低溫相比有高達 16°C 的溫差。這樣的轉變讓人感到舒緩,但同時也提醒大家注意保暖,因為溫差過大容易導致身體不適。 如何在極端溫差中保持健康? 🧣 隨時增減衣物:早晚溫差仍然顯著,建議穿著方便脫卸的多層衣物。 保持室內溫暖:確保家中的暖氣設定在18°C-21°C,特別是家有長者或小朋友的話,溫暖的環境非常重要。 多喝熱飲:暖身湯水如薑茶或雞湯,不僅能驅寒,也有助於增強免疫力。 注意開車安全:雖然氣溫回暖,但早晨可能仍有結霜,駕駛前要檢查車窗和路面狀況。 天氣回暖 🌞 天氣變暖給戶外活動帶來更多可能性,例如去公園散步或進行短途郊遊。但同時記住,春季臨近,天氣仍有波動,計劃外出時最好提前查看天氣預報。 與我們一起關注更多實用資訊 🛋️ 如果您希望獲取更多實時的天氣更新和實用生活貼士,歡迎加入我們的社群!...
每年春節期間,全球各地的華人及其他亞洲社區都會熱烈慶祝這個重要的節日。雖然很多人稱它為「中國新年」(Chinese New Year),但事實上,這個節日並非起源於中國,而是植根於以農曆為基礎的文化傳統,並在多個國家以不同方式慶祝。對於生活在英國的亞洲人來說,稱之為「農曆新年」(Lunar New Year)更適合,亦更能體現多元文化的本質。以下將分析原因,並介紹如何在英國慶祝這個節日。 1️⃣ 多國的節日,跨越文化界限 農曆新年並不屬於某一個國家的專屬節日,而是多個文化共同擁有的重要慶典。例如: 越南:「春節」是越南的傳統新年,當地人會吃粽子(Bánh Chưng)和擺放桃花樹。 韓國:「韓國新年」以家庭聚會和敬祖儀式為主,並玩傳統遊戲如投壺和放風箏。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當地華人社區會以熱鬧的舞龍舞獅、煙花和團圓飯來慶祝。 🌏 英國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使用「農曆新年」這個名稱更能涵蓋不同背景的亞洲文化,避免以「中國新年」來局限這個節日的範疇。 2️⃣ 農曆是節日的核心 農曆新年的日期根據農曆計算,通常在冬至後的第二個新月,這是農業社會的重要轉折點。節日本質上是慶祝春天的來臨和新年的開始,與某個國家的文化並無直接關聯。...
據 Sky News 報道,英國財政大臣 Rachel Reeves 最近訪問中國,此舉在國內引起熱烈爭議。在英國經濟面臨重大挑戰的背景下,外界對她此行的時機、目的及其更廣泛的影響存在嚴重分歧。 訪華目的:經濟增長的承諾 Rachel Reeves 此行的目的是加強英中貿易關係,並宣布了一項價值 6 億英鎊的協議,該協議將在未來五年內為英國經濟帶來潛在收益。她指出,這次訪問是政府重振英國經濟的努力之一。Rachel Reeves 在北京表示:「我此行的目的是為英國企業開啟更多出口和貿易的機遇。經濟增長是這屆政府的首要任務。」 國內批評:應專注解決經濟問題 然而,隨著英國經濟持續陷入困境,Rachel...
據 Sky News 報道,英國財政大臣 Rachel Reeves 最近訪問中國,此舉在國內引起熱烈爭議。在英國經濟面臨重大挑戰的背景下,外界對她此行的時機、目的及其更廣泛的影響存在嚴重分歧。 訪華目的:經濟增長的承諾 Rachel Reeves 此行的目的是加強英中貿易關係,並宣布了一項價值 6 億英鎊的協議,該協議將在未來五年內為英國經濟帶來潛在收益。她指出,這次訪問是政府重振英國經濟的努力之一。Rachel Reeves 在北京表示:「我此行的目的是為英國企業開啟更多出口和貿易的機遇。經濟增長是這屆政府的首要任務。」 國內批評:應專注解決經濟問題 然而,隨著英國經濟持續陷入困境,Rachel...
近年來,全球移民政策呈現明顯的「右傾」趨勢,特別是歐美國家針對合法和非法移民的限制逐步加強,影響範圍已經延伸到英國的BNO簽證計劃。這讓許多已經移居或計劃移居英國的香港家庭倍感不安。同時,英國國內社會和政治壓力增加,再加上全球移民政策的收緊,讓BNO簽證的未來充滿變數。 1. 英國BNO簽證的挑戰與風險 自2021年推出以來,BNO簽證吸引了超過17萬名香港人申請,成為港人移居英國的重要途徑。然而,隨著英國社會對移民的反感情緒升溫,BNO簽證也面臨幾大挑戰: (1)英國社會的壓力 移民增長的影響:英國近年淨移民數字屢創新高,公共服務和住房市場的壓力逐漸顯現,部分英國人認為大規模移民削弱了當地資源供應。 請願書與辯論:一份名為「暫停所有移民5年!」的請願書已經獲得超過20萬個簽名,即將進入議會辯論。雖然BNO簽證目前仍受支持,但這樣的輿論壓力不可忽視。 (2)政策收緊的可能性 其他簽證的影響:英國已經對學生簽證、工作簽證進行了多次調整,強調減少低技能移民的數量。BNO簽證作為特殊途徑,雖然短期內不會被取消,但條件收緊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加拿大和澳洲的案例:類似於加拿大對香港Stream AB簽證的收緊,或許也為英國政府提供了政策參考。 (3)全球移民趨勢的影響 特朗普若在2025年重返白宮,可能進一步推動西方國家移民政策的右傾化。英國作為美國的親密盟友,也可能在全球風潮下採取更為保守的移民政策。 👉 我們的社區群組正密切關注此議題!加入我們的 WhatsApp廣播名單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