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事件概覽
最近喺 Facebook 群組「Warrington 生活日常」有位網友分享佢鄰居嘅經歷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VDHYqMBY/,震驚唔少群組成員。呢位鄰居14個月以來三次接到香港買家出現金 Offer,但每次都喺數月後突然 Pull Out,令佢哋三度錯失搬屋機會,打擊大到全家情緒低落,甚至揚言唔再賣樓畀香港人。
🔍 三次交易失敗嘅詳細過程
1️⃣ 第一次:
香港買家現金出 Offer,仲帶埋仔女嚟量度房間、揀自己房間。雙方律師開始程序,鄰居一家開心收拾行李準備搬屋。幾個月後,香港買家突然轉區買樓,Pull Out!
2️⃣ 第二次:
又係香港家庭現金買入,鄰居重燃希望,再度出 Offer 買夢想新屋。幾個月後,歷史重演,又 Pull Out,仲損失埋另一間夢想屋嘅購買機會。
3️⃣ 第三次:
今次買家係 Local 家庭,原以為穩陣,點知呢個 Local 買家背後又係香港買家 Cash Buy。結果又 Pull Out!屋主爆氣,連帶之前想買嘅新屋屋主都唔再等,準備拍賣。
💬 社群反應激烈
好多群組成員留言表示共鳴,有人話自己都遇過同樣情況,有人直斥香港買家「心大心細」、「利用制度漏洞」。甚至有人開始明言「拒絕香港人睇樓」,擔心信譽受損。
📚 香港買家應注意嘅幾點
📝 出 Offer 前請三思:
英國買賣樓宇雖然冇法律約束要完成交易,但社會預期係有誠意就唔好亂 Pull Out。
💷 準備好資金再出手:
唔好邊出 Offer 邊睇樓,令賣家空歡喜一場,亦影響自己信用。
🤝 信任係建立唔係利用:
如果太多香港人頻繁 Pull Out,會令整體形象受損,影響未來其他香港人買樓。
💡 賣家點樣自保?
✅ 可要求 Reservation Agreement:
雖然唔普遍,但可以考慮要求買家簽簡單協議,表示誠意。
✅ 查買家背景紀錄:
問清楚 Agent 買家背景,唔一定以國籍判斷,而係睇佢係咪曾經多次 Pull Out。
✅ 合理預期風險管理:
英國制度容許 Pull Out,就要有心理準備,但可以透過合作律師設立保障條款。
🤗 歡迎新移民,建立信任社群 🫶
身為香港人,我哋應該了解英國社會對交易誠信嘅期望,避免文化誤解,為香港人建立正面形象。
如果你係香港買家或者賣家,對樓市交易流程有疑問,歡迎加入以下社群,互相幫助:
👋 請 follow 我們的英國房地產列表: https://livinintheuk.com/ukpropertylist 了解更多房源資訊,期待您的關注!😊